填鴨式教育的真相:小組報告、課堂活動、學習單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3月02日

先鋒教育,專教學校沒教的知識


學校才是真正的填鴨式教育

很多人認為補習班是填鴨式教育

但你知道嗎?

我認為學校才是真正的填鴨式教育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很多人認為只要是不有趣、沒有互動、沒有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就叫填鴨式教育

但我認為,簡化內容、刪減內容、不解釋清楚

才是真正的填鴨式教育

知識就是知識,要考的終究要考

為了「快樂學習」而將破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我不認為學起來會更輕鬆

明明有更好的方法,學校卻直接認定太難而不教、不證明、不解釋

用報告或活動直接敷衍過去

甚至是老師本身根本也不懂、不知道自己在教啥

說好聽是要讓我們自己思考,說實話是根本沒教

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快樂學習?

這難道不是填鴨式教育嗎?

越不認真的學生,越愛課堂活動

明明兩三分鐘可以學會的事

偏要為了討論而討論

小組活動叫大家提出想法根本就不重要

明明就有標準答案,有什麼好討論的

討論也常常變成閒聊,每人一嘴拖到一節課

而那些熱於參與的學生,多半是不在乎學業的人

靠著發呆、混時間、偶而講個兩三句話來偷懶

而那些積極面對課業的學生最常覺得被拖後腿

因為寶貴的時間不斷流失而感到急躁

事實是~

不管是小組報告、課堂活動、學習單這些教學方式

只是老師打著互動式、自主式、自由式、狗爬式教學的名義

正大光明的偷懶、裝忙、敷衍

導致一堆學生學習停滯

老師!你從來都沒教

作文:多寫就會,教完起承轉合,給個題目要我們自己寫就沒了

簡報:自己都用書商的簡報,專業書籍更不用談有沒有看過

報告:上課跟念課文一樣,有樣學樣囉!

討論:策略才需要討論,上課為什麼要討論

就算要討論、基本流程你們懂嗎?

一起獨自努力

上面的文章太負面了,來點小科普輕鬆一下

1958年耶魯大學的研究群體腦力激盪的問題

研究者安排一些個人與做腦力激盪的群體比賽解決同一個問題,結果個人表現明顯較佳

他們提出更多解決方案,而且在獨立的評比中,個人提出的方案獲評為品質較高,又更具獨創性

群體腦力激盪慘敗!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證實「腦力激盪」不僅很難發揮新穎創造力,還可能只是浪費時間、毫無成效

為什麼一群人腦力激盪,卻不一定更有創意?

不是都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嗎?

原因如下:

1. 糾結在同一個想法太久

2. 有些人在團體中害怕發言

3. 禁止批判只會更糟

4.提議易與提出者做聯想

5.缺乏固定有效的流程

6.團體盲思問題

但是……逾半個世紀之後,許多團隊還是在做群體腦力激盪

或許這是因為「腦力激盪」一詞很迷人吧

獨自努力讓人有時間去做研究,尋找靈感,以及思考問題

此外,獨自努力產生的責任壓力,往往促使我們發揮潛能,交出最好的成果

整個團隊都這麼做時,將能產生相互競爭的構想,而且不會有腦力激盪的團體盲思問題

這種做法,可以稱為「一起獨自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