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重考值得嗎?需要轉系、轉學考嗎?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8月22日

先鋒教育,專教學校沒教的知識


名校外,大學讀哪都差不多

在大學重考(轉校)這件事上,我們需要理性思考。如果你沒有九成把握能夠在明年進入「國立前三志願或醫學院」,那麼大學讀哪裡真的都差不多。如果你是真的想清楚想要讀某某校系,你看過前面幾章的論點之後,依然想去考、想去挑戰看看,那我當然會祝福你,但如果你的原因只是「可能會賺比較多錢」,那這章就是要來戳破你的幻想。

無論你在哪所大學就讀,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出社會後賺取的薪資差距並不大。因此,為了追求所謂「理想的校系」去當什麼「大學職業考生」而付出時間和青春,實在沒有必要。

年輕人醒醒吧,你一輩子就只能存到 500萬!

薪水差距最多就一輛車

事實上,出社會之後一個月賺 30K 和 40k 看起來雖然差很大,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根本差不多……。究竟自己現在朝思暮想的夢幻校系價值多少呢?值不值得你放手一搏?假設你每個月能夠多存下1萬元,那麼一年就能多存 12 萬元。如果你能夠持續工作 40 年,不買房、不買車、不生病、不失業、不生小孩、不發生意外的話,那麼在 65 歲時,你就可以存到約 12*40=480 萬元。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這已經是極限了。換言之,也就是「學歷差距」頂多大半輩子下來就只差一兩台車,並不會對你的人生有太大的影響。

就更不談一堆心理偏誤導致的問題,想了解的請自行參考:
1.用心理學看重考、轉系、轉學考的思考偏誤
2.什麼是賭徒心態?

浪費青春還不見得有回報

當然,這還沒扣掉你因為追求「夢想保單」而浪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你並不一定能夠考上所希望的學系。因此,在做出選擇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並理性衡量自己的能力和條件。

真正能帶來競爭力的東西都不在學校

然而,比起這些小事,真正決定人與人之間最大成就差距的是「格局思維」、「實戰經驗」和「學習心態」。可惜的是,偏偏這些東西學校都不會教。因此,為了課本上一秒就能估狗的死知識,而困在重考班浪費生命實在沒有必要。

重考轉系,不如拚研究所

如果你真的想洗學歷,與其考慮重考或轉學考,我建議你不如直接去考研究所。這樣做除了看起來會更好看之外,對於未來的職涯也有更好的幫助。

當然,也有人會說好的大學資源比較多。這點是沒有錯,但是,你真的會去使用它們嗎?你真的能夠有效地利用它們?像現在網路上就有一堆免費的電子書讓你看,但是有誰能夠真正把它們全部閱讀完呢?我敢打賭,有很多人甚至連第一本都還沒開始讀。

我認為,真正可能有差的,大概只有業界的人脈這一塊。當然,這種關係的建立通常也只適用於你的第一份工作而已。

沒上名校真的會變魯蛇嗎?

名校學歷很有用,別相信學歷無用論

我們來思考一個最敏感的話題,讀國立名校出來是否會更容易成功?一直以來,這些問題往往會引起一場激烈的辯論,每個人的觀點都不盡相同。總會有人舉一堆從從別人口中聽來或是朋友的個案來舉例,就是企圖要說明學歷一點都不重要的「文憑無用論」,而少有人願意冷靜理性地思考這個問題。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排除掉個別特例,並且從數據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過去十年中,那些從排名靠前的國立名校畢業、且科系分數優異的學生,他們的平均薪資和就業穩定性都遠高於其他人,這是毫不爭議的事實。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調查表明,台灣長期以來頂尖學府的學生,很大比例都是從小居住在大安區的有錢人,這我們在前面沒讀書背後殘酷的真相這個章節已經探討過了。多數人不願面對的事情是,名校加上好科系畢業就是領高薪,而沒有學歷的人的低薪比例就是比較高,實在沒必要總是拿稀有個案自我安慰,或是主張學歷無用論只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

面對現實,跳脫體制框架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對這種觀點產生反感,並且質疑這種看法是否過於悲觀。他們可能會問:「窮人是否就沒有機會?沒有學歷的人是否注定只能做低薪工作?」當然不是,畢竟我自己讀的也不是頂尖大學,我想要表達的是,唯有面對現實,並且積極地創造自己的未來,才有解套的可能。我始終相信只要肯勇敢面對現實,堅持走出自己的路,培養「極端自我」的能力,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讓自己成為那個「特例」 。放下一切自我安慰,停止抱怨,並且積極地面對自己的現實,就已經先贏過一票人了。 

優秀的人到哪裡都會優秀

在成功竟然有公式這本書中有提到經濟學家的研究。他們想了解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是否真的比差了一點點的次級大學畢業生有更高的收入。他們追蹤了那些差一點點就能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觀察他們畢業十年後的年收入。他們發現,頂尖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中位數約為七萬美元,是其他學校畢業生的兩倍。然而,那些差一點點進入頂尖大學的學生,在畢業十年後的收入能力上,與名校畢業生相當。

在台灣,一直存在升學主義和名校迷思,父母總是認為努力讀書上好學校後才能有好工作和高收入。然而,這本書中的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優秀的人會保持優秀。換句話說,如果你認為自己有能力進入好學校,即使不小心在大考中失利,最終在其他志願學校畢業後,十年後你的賺錢能力仍然能與頂尖大學的學生相媲美。名校之所以是名校,不是名校讓學生變優秀,而是優秀的學生都去讀名校,關鍵在於要擁有信心、自信和抱負,學生自身的自信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學歷重要嗎?考差了怎麼辦?

多數人沒厲害到不用學歷

在選擇自己的職業路徑時,許多人會問學歷是否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你選擇的賽道,而不是你的學歷水平。假如你是在排隊等電梯,走傳統普遍認為好的道路,那麼你的學習目標就是取得學歷,但是如果你選擇爬樓梯,走比較少人走的道路,前面確實沒有人、也不需要排隊,那麼你就需要仰賴實力來達成目標。很多厲害的人會說學歷不重要,但是大多數人沒有厲害到不需要學歷。你可以在大學四年期間,檢驗一下自己的小腿肌肉是否足夠強壯,如果你爬到一半覺得吃不消,那麼回去搭電梯也可以,因為大學本來就是一張保單。

多嘗試,發掘自己的潛能

如果你對未來還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那麼大學就是一個讓你探索自我的黃金時期。千萬不要浪費了你在排電梯時無所事事的時間,也不要浪費了好不容易等到的電梯。搭到一半覺得太悶出來走樓梯,走了又發現太累不行,結果又再回去排電梯。那麼你浪費的時間可能就會比你同年齡的人還要多。

當然,如果你對未來有明確的方向,也確定自己的小腿肌超夠強健,沒有學歷、人脈的需求,那你大可以不讀大學。大學本來就不是學習知識的必要條件、不是探索自我的必要條件、更不是人際交流的必要條件。如果你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好,那麼讀大學可能完全沒有必要。

自己選擇適合的道路

你想走哪條賽道都是你自己的決定,你可以選擇走既定的路,但通常這些路都是擁擠的高速公路。如果你選擇在既定的路上前進,那麼你就必須在別人開好的路上耐著性子,等待排隊付過路費,玩著別人的遊戲慢慢晉級,就跟搭電梯意思一樣。不然就是花些功夫,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那麼你就需要努力鍛鍊自己的小腿肌肉。搭電梯雖然擠但可能比較輕鬆,走樓梯空間自由,但可能累很多。沒有哪個辛苦、哪個輕鬆,也沒有所謂的好不好,就是看你自己適合哪一條。 

一定要繼續升學嗎?

為什麼要讀書?讀這個要幹嘛,以後又用不到?我可以不讀書嗎?認真讀書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如果你問一百個不同的人,你可能會得到一百種以上的答案。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可以維持社會的穩定,穩固階級地位;對老師而言,可以讓他們有穩定的收入;對老板而言,讀書可以培養有正常工作素質的員工。那對你來說呢?這是一個需要你自己思考的問題。有人讀書是為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人是為了得到一個可以探索自我的保護傘,有人是為了給家人一個交代,還有些人出去工作了幾十年之後才回來讀書,為的就是完成以前未能體驗到的經歷。

所以說一定要升學嗎?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問問自己,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重點根本不在讀不讀大學,而是你到底想過怎麼樣的生活,讀大學是否能幫助你達到?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只要不是那些教條性的答案,例如:國文是為了學溝通、數學是為了解決問題、英語可以增加國際理解、自然科可以學批判思考等等,都很好。因為這些都只是別人灌輸給你的答案,對你來說沒有任何的意義。

建議繼續將填選志願系列文章看完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