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03月01日
很多學生都曾和我表示過不喜歡讀書,並且質疑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來學習這些課本裡的死知識?
明明有很多課外書對未來更有幫助,我們為什麼還要背這些用不到的東西呢?
其實讀書考試這件事情,喜不喜歡並不是重點,跟未來是否會用到或是什麼人生的意義也沒有直接關係。
搞懂讀書的真正的意義:為何我們要花那麼多時間考試?
台灣升學制度的目標
在台灣的整個升學制度的目標和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篩選人才。
考試主要是為了評估學生的專注力、時間管理、意志力、責任感等難以直接測量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很大機率可以透過成績來看得出來。
雖然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見得一定沒有責任感,但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我們就可以大概率的知道他是一個對學業負責的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他的專注力、意志力可能更高。
所以醫學系的入學門檻才需要如此之高,因為我們都不希望缺乏這些特質的人來為我們動手術。
考試正是為了篩選那些對自己負責的人,而這些特質很大機率就是那些不喜歡讀書就不讀的人所缺乏的。
當然,通過考試的人是否真的具備市場所需的特質與實力就要另外討論了。
而沒有通過考試的人,不管是出於怎麼樣的原因,因為缺乏學歷證明你是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所以勢必得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增強自己的個人實力,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既然沒有意義,那一定要升學嗎?
既然讀書這件事情只是為了升學而存在,對於未來可能也用不到,那作為學生的你應該如何看待讀書呢?這樣一切不就變得沒有意義了嗎?
嗯,確實是這樣沒有錯。
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未來要走哪條路,並且確定不需要學歷,那你完全可以在義務教育結束後就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沒有人說你一定要升學。但如果你決定要升學,就必須打從心底接受,這就是一場無意義的比賽而已。
從人生的角度來看,難道我們就可以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嗎?或者放棄所有自己不喜歡的責任嗎?
其實,把事情簡單化,專注於做好自己的義務和職責,不要一直去想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就能減少心理上的不甘和迷惘。
在面對生活的任何事情也是同樣道理,學會忽略那些無關緊要的資訊,像是新聞雜訊、八卦和閒言閒語,按照固定的流程、形式和班表去執行,降低自己的選擇和自由度,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這樣才是減壓的關鍵。
限制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帶來幸福和更好的結果。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會只想著透過選擇來代替努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是會專注於把一件事做好。
因為他知道即使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一樣會遇到許多困難和瞬間的迷茫。
這時候你就需要一種能力,即使在不知道事情意義的情況下,仍能堅持按部就班地執行。
如果沒有培養這種能力,那你做任何事情都難以做得出色。
找不到讀書的意義,也可以考好嗎?
多年以來,我身邊的朋友總是以為我對讀書很有興趣,因為我在國小到高中時,在各種考試中總是名列前茅,最後也都是以市長獎畢業。
上大學後雖然目標不同,但成績至少也都維持在中上。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的是,事實上,我從小時候開始最不喜歡的就兩件事情,一是讀書,二是考試。
沒錯!你未必要喜歡讀書,也未必要接受考試的整個制度,只要你心裡知道我需要「學歷」,你仍然可以考得不錯。
既然我們處於這個升學體制之下,且都知道讀了這麼多書就只是為了一張學歷而已,那為什麼不把考試當作衡量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呢?
你可以告訴自己,考試考及格這種小事,如果我都做不到,那我不就太廢了嗎?
專心致志地研讀講義並理解它,將知識弄懂這種基本能力,我總不會沒有吧?
若沉溺在做好讀書這件事上,就需要不斷地從他人那裡得到反饋和鼓勵,那也太可悲了。
做得好不好跟你喜不喜歡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聯,不需要找到什麼意義才能把事情做好。將事情簡化,只要這件事能夠達到你的目標,那你只需要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就好。
做好一件事情,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意義、不需要回報,甚至不需要任何鼓勵。在升學的道路上持有這樣的態度,就能減少許多心理上的困惑與不滿。
分數不是重點?小心被主流價值觀洗腦
教育現場的悲劇:老師的一廂情願
知識確實需要應用到生活中,但這僅限於一般生活情境的應用。然而,當談到學校教育與升學導向時,知識的「唯一」目的就變成了考取高分。
這就像運動比賽一樣,對於一般人來說,當然可以說是強身健體,但對於參加比賽的選手來說,最終目標當然是拿下冠軍,誰還會執著於強身健體呢?
有些人甚至為了追求比賽的名次,不惜以身體健康為代價,賭上自己的生命。
許多年輕一輩的教師對教育充滿了憧憬,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改變教育。
他們會灌輸學生說:「考試不要太過在意成績,而是要專注於找出自己不會的地方,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比賽的重點在於參與的過程,而不是名次的高低。
不論成績如何,都不要太過重視,因為關鍵在於學到的經驗。」
然而,他們的善意可能反而讓學生成為可憐的犧牲品。
這些教師常常口口聲聲說「學以致用」、「將來會用到」,一心想改變填鴨式教育,而在學校灌輸一些不切實際的理念。
這只會造成三個嚴重的後果:一、學生誤以為這些知識真的可以應用於生活中;二、對於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就無法產生一點好奇心;三、以為學校所教的就是全部的知識。
以上三個後果都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學生受到教師的價值觀影響。
開始常常質疑學校教的東西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進而對讀書失去興趣、放飛自我、成績下滑。但這不就完全本末倒置了?
學校從來就不是為了「教育」而存在的,而是為了「升學」,也就是讓學生考取自己想要的學校。
「老師的一廂情願」和「幕後規則制定者」的觀點是天差地遠的兩個平行時空。
當老師將教育現場變成實踐自己價值觀、哲學觀與理念的地方時,這正是悲劇的開始。
固有的熱心和熱情固然是好的,但若缺乏職業道德,無視學生的考試需求,那就不對了。
雖然老師可能會說一些風涼話,畢竟學生的未來如何不干他的事。
但如果你是學生,就千萬不要輕易相信。你的成績是你自己的責任,不應該抱持著漫不經心的態度。
想像一下,如果老師的薪水與學生成績綁在一起,你是不是就不可能再聽到這些風涼話從老師口中說出。
別再相信「成績不重要」的謊言了!
政府、主流媒體、老闆等人可能會告訴你成績不是一切,甚至還會安慰你、誇讚你很棒,只要做自己就好。
進一步還會幫你責罵那些只重視成績的人,鼓吹大家不要以單一標準看待學生。
他們在表面上雖然顯得很高尚且更能討你的歡心,但他們沒有告訴你的真相是,你想怎樣當然是你的自由他們也會百分百完全支持你,但如果你的學歷不好,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別跑來找我哦!我也一樣只要成績好的學生。
所以當你用錯誤的方法準備考試,考試時也沒有全力以赴,千萬不要跟著老師那些錯誤的觀點起舞。
如果你覺得「成績不重要」,那麼你可能永遠都無法考得太好或取得優秀名次,更無法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這只是你為了逃避免升學壓力,刻意找一些普遍大眾認為合理的理由來安慰和支持自己的觀點罷了。
然而,事實是,你自己比任何人都清楚,你之所以表現不佳,是因為你對待讀書這件事情的態度有待改進。
我們難免都會有考不好的時候,但像「學以致用」這樣的話語,只有在你使用正確的方法並付出充分的努力後,才有資格說。
成績雖然不是一切,但它是你在學業上努力的結果,也是你對待事情態度的一個體現。只有真正付出努力,才能夠真正學到東西,並獲得好的成績。
還是那句老話:「學校教的東西本來就不能實際運用在生活中,但做好一件事情不需要任何理由,不論它是否有用或有意義!因為你已經身處於這場升學的競賽當中」